蟒蛇油产品:请认准 大蟒、海岛龙油、东盛弘、玉人来 几个商标
Bungarus 环蛇属是一种原生分布从南亚次大陆(包含 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延伸至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 ,以神经毒素为主的剧毒蛇,忽略单次排毒量,单从毒性上来说,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生毒性最大的毒蛇。
环蛇属皆为夜行性,动作缓慢,在白天更温顺;在晚上,它们变得非常活跃,但即使在被激怒的时候,也不是很好斗。它们实际上相当胆小,经常喜欢把头部隐藏于它们盘卷的身体之下,在这种姿势下,它们有时会挥动并抽打尾巴来分散其它生物的注意力,这类蛇主要以其它蛇类和蜥蜴为食。
界(Kingdom): 动物界Animalia
门(Phylum):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Class): 爬虫纲Reptilia
目(Order): 有鳞目Squamata
亚目(Suborder): 蛇亚目Serpentes
科(Family): 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Genus): 环蛇属 Bungarus(Daudin, 1803 )
马来亚环蛇(malayan krait)即使同为眼镜蛇科,但是环蛇属和眼镜王蛇属在解剖学上却各有其独特之处,存在一个古老的分歧。曾有研究对眼镜蛇科的单系性提出了质疑,并强调了眼镜蛇(Cobras)和树眼镜蛇(Mambas)的同源性存在不确定性。Bungarus 环蛇属 家族成员被承认的共计有14~15种(其中,中国境内有分布记录的为4~5种)
英文名:Malayan Krait
中文名:马来环蛇
外形特征:全长1m +,尾巴总长大约 16 cm。
背侧有 26~34 或深棕色或黑色或蓝黑色底纹,黑色底纹跨度很大,淡黄、白色的纵线间隔环纹中间可能会有黑色斑点。腹侧白色。
产地分布: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爪哇, 苏门答腊, 巴厘岛, 苏拉威西),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泰国, 越南(也有专家怀疑中国境内有分布)
闪鳞蛇(Xenopeltis unicolor Reinwardt)为闪鳞蛇科闪鳞蛇属下动物 。外形及色斑与海南闪鳞蛇很相似,头和眼较小,鳞片富于光泽,在阳光照射下,可以闪耀出电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闪鳞蛇的名称源于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闪鳞蛇
拉丁学名:Xenopeltis unicolor Reinwardt
别 称:日光蛇
二名法:Xenopeltis uniolo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虫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 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闪鳞蛇科 Xenopeltidae
属:闪鳞蛇属 Xenopeltis
闪鳞蛇(X.unicolor),形态及体色与海南闪鳞蛇(Xenopeltis hainanensis Hu and Zhao)极相似,惟眶后鳞、上唇鳞、腹鳞与尾下鳞的数目有显著差别 。
体长:320~710 mm,尾长40~74 mm。头背有顶鳞2对,中央围以单枚顶间鳞。
特征:上唇鳞8(3-2-3),眶后鳞2,腹鳞162~196,尾下鳞22~31对。
色斑:背面棕褐色,腹面灰白色,通身鳞片闪金属光泽。
鳞被:没有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1+2;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8,第一对在颏鳞之后相切,前3枚切唯一的1对颔片。背鳞略呈六角形,游离缘圆,通身均为15行,由正背向体侧逐渐增大,中段最外行背鳞宽度约为脊鳞的2倍,均平滑无棱;腹鳞1雄183枚,雌性(n=7)162~193;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1雄27对,雌性(n=8)26~30对 。
捕食与食物:夜间外出活动觅食,以蛇、蛙、蜥蜴、小型啮齿类、鸟及鸟卵为食。性驯善,不主动咬人,如受激惹可迅速颤动其尾部。卵生,产卵6-17枚。
原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z411q79b
马来亚环蛇 VS 闪鳞蛇:https://python.hn.cn/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