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为海南大蟒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官方博客

MENU

Catalog

    血蟒族群-亚洲短尾蟒

    • November 26, 2019 • Read: 6993 • 蟒蛇科普

    海南大蟒科技有限公司 蟒蛇 缅甸蟒 网纹蟒 黄金蟒 树蟒 黑金网纹蟒 黑钻树蟒 水蚺 绿树蚺 森蚺 蟒蛇皮 蟒蛇油 蟒油 蟒胆 Масло питона Алей пітона Pythonöl Huile de python Питон майы 파이썬 오일 Pythonolja น้ำมันงูหลาม Python yağı Python oil Snake oil Yılan yağı น้ำมันงู Змеиное масло Schlangenöl Huile de serpent Жылан майы ヘビ油 스네이크 오일

    蟒蛇油产品:请认准 大蟒海岛龙油东盛弘玉人来 几个商标

    短尾蟒又叫血蟒或红血蟒,是亚洲独有的品种,目前发现的四个独立品种分别分布在婆罗洲、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这里是转载一个繁体博客(阿修羅的夜世界:: 隨意窩Xuite日誌)上的文章介绍,让我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血蟒-短尾蟒。

    899250466_o.jpg
    婆罗洲短尾蟒( Python curtus breitensteini ),俗称黄血蟒,仅分布于婆罗洲,现已归类为独立种。
    899306623_o.jpg
    苏门答腊短尾蟒( Python curtus curtus ),俗称黑血蟒,分布于苏门答腊西部与南部,已归类为独立种。
    899319144_o.jpg
    马来短尾蟒( Python curtus brongersmai ),俗称红血蟒,分布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已归类为独立种。
    899507001_o.jpg
    孟邦短尾蟒(Python kyaiktiyo (Zug, Gotte & Jacobs, 2011)),分布在缅甸,英文名称为Mon short-tailed python。

    学名: Python curtus (Schlegel, 1872)
    英名: Blood python、Short Tail Python
    别名: 血蟒
    科名: 蟒蛇科( Pythoninae )
    分布: 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婆罗洲与苏门答腊。

    生态习性: 卵生,一次可产8~20颗卵, 夜行性 ,白天时通常躲藏在落叶堆及植物丛间,等待猎物经过时发动攻击,其攻击的速度相当的快。 短尾蟒的体型虽然较粗较短,但是在饲养的空间需求却要比同样长度的细长蛇类来的大。

    短尾蟒较不易饲养 ,而且大多数进口的皆为野生个体, 必须注意是否感染了体内寄生虫 ;比较不建议初学者饲养,饲养时温度白天须保持在摄氏26~32℃,晚上应降至摄氏24~28℃左右;湿度的均衡对它们来说相当重要,建议维持在50~60%左右。

    此外,根据不确定资料指出,如果人工饲养能提供血蟒完全将身体展开的空间,据说可以有效的减少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生;在野外它们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蜥蜴、蛙类为食,人工饲养下则可以完全提供大小白鼠为主食。

    人工饲养下的短尾蟒约两年达到性成熟,雄性1 公尺以上,雌性130公分以上时就可以尝试人工繁殖,繁殖季在每年11月到隔年的3月份左右,这时必须完全停止喂食并进行低温刺激,适当的用水喷雾也有助于短尾蟒的繁殖欲望。

    在世界各国的爬虫宠物玩家中,短尾蟒对大多数人的印象似乎不太好,主要是因为它们个性神经质而凶猛,时常咬人,事实上这都是野生个体才会发生的行为,如果是从小养到大的CB个体,其实它们是可以很温驯的。

    型态特征: 本种为中大型蟒,体长通常为1.5~1.8公尺,最大纪录达3公尺,但事实上超过二公尺的个体已经是令人讶异了,短尾蟒的体型相当类似有毒的膨蝰,非常的粗壮且沉重,尾部比例极短,因此命名。

    短尾蟒原本有三个亚种(目前皆已全部被归为独立种) , 婆罗洲短尾蟒 ( Python curtus breitensteini , 图一 )体色为黄褐色到褐色;而苏门答腊短尾蟒 ( Python curtus curtus , 图二 )则几乎为黑色。 第三个亚种马来短尾蟒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东部及新加坡,体色为红色,因此俗称为红血蟒 ( Python curtus brongersmai , 图三 ),跟其他种类相比,它们具有比例较长的尾巴。 本种颜色较深暗之个体通常是当作制作皮件的原料 ,只有少数颜色较鲜艳的个体被选出当做宠物饲养。

    附注:以前所有被归类为血蟒所属的亚种,目前已经被正名了,现在全部皆为独立种,最早时它们被归类为短尾蟒的亚种之一(Python curtus sp.) ,不过在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发现这种蟒蛇不仅地理分布、体色与鳞片排列的差异都明显与指名亚种不同之外,近年又经由粒线体DNA鉴定之后,更能确定短尾蟒相互间的的种源关系。

    这些学者分别在2001、2008直到最近的2011年,都支持短尾蟒的其他种类不应该属于其所属亚种,于是最后它们全部被从短尾蟒亚种中抽离,个别皆已升级为独立种。

    新种短尾蟒发表:前几年在缅甸南部的孟邦(Mon State)大金石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里发现一条全长152公分、已怀孕且外观皆与其他已知短尾蟒不同的雌性短尾蟒,经过粒线体DNA鉴定之后,确定是一种从未发表的新品种。

    2011年,学者正式发表此新种---孟邦短尾蟒(Python kyaiktiyo (Zug, Gotte & Jacobs, 2011)),英文名称为Mon short-tailed python。

    至此,短尾蟒成员全部为独立种,目前共有四种:

    婆罗洲短尾蟒Borneo short-tailed python (Python breitensteini)。
    苏门答腊短尾蟒Sumatran short-tailed python (Python curtus)。
    马来短尾蟒Malaysian blood python (Python brongersmai)。
    孟邦短尾蟒Mon short-tailed python ( Python kyaiktiyo )。

    Archives QR Code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